2025-05-18来源:江苏美术家网 |
京口瓜洲一水间 无画处皆成妙境,这是中国画很高的境界。在山水画创作中,最难把握的是“空” ,而“空”与“灵”融合在一起,便有了诗意和远方。好的山水画,是一首无声的诗,一曲灵动的乐,是作者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的客观反映。
大刀阔斧三块石 “空”,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。空字的组词丰富多彩,“半空、空中、空气”,虽看不见,却真实存在,如生命中的那些无形之物,虽无法触摸,却时刻影响着我们。“没空、空地、抽空”,则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,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机遇。与空离得最近的是虚,与虚靠得最近的是实,而虚实相间,知白守黑,正是中国画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,黑白、虚实、远近、方圆的辩证统一,是构成一幅好画的主要元素。
纵使晴明无雨色 山水画创作讲究“密不透风,疏可走马”。密不透风易为,疏可走马却难。密不透风是不断地加,如同生活中的积累与沉淀;疏可走马是不停地减,似人生中的取舍与放下。在可觉与不可觉之间,寻找着那份旷达至极、明澈至极的旋律。疏可走马就是要空,要留白。如何空? “空空如也”四个字可以表达,“空空如也”的妙处在于“如也”。如什么?或许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悟。也是什么?也许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,一种对世界的包容与接纳。
众壑奔流 而 “空灵”,则是一种更加高深的境界。空灵的境界是灵活而无法捉摸的,它是一种可以实现的状态,也是一种放任自然的内在状态。空灵并非空洞无物,而是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。在空灵的境界中,万物融为一体,没有分别,没有界限。这是进入三昧的境界,是万物的统一,是儒家的光与尘的和谐,是道家的天人合一。
旭轮照天下 中国画的空灵之境,常常通过简洁的线条、淡雅的色彩和留白的手法来表现。那寥寥几笔,却能勾勒出山水的神韵;那一抹淡彩,却能传达出自然的生机;那大片的留白,却能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。在空灵的画面中,我们仿佛能听到山间的流水声,能感受到微风的吹拂,能看到云雾的缭绕。这种境界,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,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美好。
江流天地外 中国画的空与空灵之境,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,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。在忙碌的生活中,我们不妨停下脚步,欣赏一幅中国画,感受其中的空与空灵之境。让我们学会在虚实之间寻找平衡,在取舍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;让我们拥有一颗空旷的心,去接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;让我们追求空灵的境界,去体验生命的无限可能。
溪间岂能容得住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,中国画的空与空灵之境,如同一股清泉,流淌在我们的心田,为我们带来一份宁静与淡然,一份智慧与启迪。让我们在这空灵的境界中,绽放生命的光彩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责任编辑:王洁 |